登录  | 加入社区

黑狼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535|回复: 0

追访红34军师长陈树湘生命最后25天:自己用手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

[复制链接]

411

主题

411

帖子

0

现金

黑狼菜鸟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5-6 1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 每次我向别人介绍陈树湘师长的事迹,眼睛总是会不自觉地湿润。"6 月 29 日至 30 日," 记者再走长征路 " 采访团走进湖南永州道县,在开往陈树湘就义地的大巴上,窗外两侧的风景不停地倒退,坐在车前的一名当地干部转过头向记者说道。

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及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 86000 余人,撤出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踏上突围西征的艰难历程,并于 11 月中下旬抵达道县,并在这里决议要继续西进强渡湘江。被称为 " 绝命后卫师 " 红 34 师一路担任后卫掩护任务,又在道县临危受命,要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

在主力部队过河后,因敌人多面封堵,红 34 师被围困在湘江东侧孤军奋战,从一支 6000 余人的队伍到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在折回湘南过程中腹部负伤,并在一个岩洞中隐藏时被敌人发现,在被捕送往道县县城途中,绞断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

记者来到道县后,探访陈树湘走过的潇水河,临危受命的蒋家岭,舍身掩护的馒头岭,负伤隐蔽的岩洞,拒医拒食的药铺以及就义地等地,还原陈树湘在生命最后 25 天的人生轨迹。

在红军主力西进过程中担任后卫

6 月 29 日,记者来到道县县城潇水河水南渡口,这里东侧是水南村,西侧是年代久远的古城墙,十多条船在百来米的河水中一字排开,上面搭着木质的桥板,连接着来往两岸的居民。

据道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原道县史志办副主任唐小峰介绍,1934 年 11 月 13 日,追剿军总司令何健颁发了第一个追剿计划书及命令,对第四道封锁线作了具体部署,在道州盆地及湘江以东布下了一个袋形阵地。形势十分危急,为打破敌人布署,中革军委将红军兵分两路,一路前出江华、永明,佯攻龙虎关,调动桂敌南移;一路前出道县,占领机动地域,湘江战役拉开序幕。

作为先遣部队,红一军团红 2 师 4 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已率领部队,以日行 200 里的速度,长途奔袭,11 月 17 日傍晚占领道县城南潇水东岸的水南村。

在这之后,红军主力及跟随的红五军团红 34 师通过宁远县途径道县四马桥镇再通过葫芦岩渡口进入道县境内,为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抢占了机动地域。在红军大部队渡过潇水后,作为全军后卫队的红 34 师,在师长陈树湘的带领下,在道县葫芦岩至广西水车,节节阻击追来的敌军。

据原道县史志办副主任唐小峰介绍,史料记载红 34 军是从宁远县进入道县四马桥镇,时间为 1934 年 11 月 24 日。

86 岁的许瑛老人讲述他听父辈将起陈树湘牺牲时的场景。

陈树湘时年 29 岁,长沙县人,早年在长沙活动时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湖南早期社会革命家,后加入红军,因为骁勇善战,升至红 34 师师长,并担负起最危险的后卫任务。作为后卫部队,其带领的部队至少确保敌军距离主力红军 20 公里以上。

红军这次之所以能顺利渡过潇水,离不开道县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在道县水南村渡口,当地居民蔡邵华回忆,他的爷爷蔡如燕曾向他讲过,他曾经就是帮助的群众之一。当时他爷爷在潇水南岸城墙边开了一家粉店,耿飚带部队来到这里,守在这里的敌军见到红军到来后,在城墙上扫了一下机关枪,打中了一名战士后,就仓皇逃走了。

后来,几名战士游过江来,找到了蔡如燕,告诉他因为敌军此前将此处的浮桥一端截断,并摆到了城墙一侧。蔡如燕得知是红军部队,他和表哥黄玉祥、" 老庚 " 王志生及几名要好的街坊帮忙,一起用撑杆将浮桥撑到了对岸,之后红军才得以过桥。

蔡如燕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曾给耿飚将军写信,后来得到回信,耿飚对此事也记忆犹新,水南村的这个渡口后来也被命名为 " 红军渡 "。

据道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介绍,11 月 23 日,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纵队经四马桥、蚣坝、从葫芦岩渡潇水,红 34 师所在的红五军团紧随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前进。道县审章塘乡葫芦岩村 86 岁的村民邱家儒家中珍藏着一个当时红军战士使用过的竹碗,就是当时他的父亲邱家儒在帮助红军渡江时留下的。

据邱家儒生前向邱声彪讲述,当时红军来到此处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潇水河两岸的渡船全部被迫藏起,红军大部队无法过河。当红军战士来到河边找到邱家儒后,邱家儒听对方叫他 " 同志 ",才知道对方是红军。

" 当时爸爸看战士说话很和气,不像以前的部队,以前也听说过红军是穷人的部队。" 邱声彪说,邱家儒是当地的船夫,他和另一个村民一起用船只将红军战士运到对岸来,一只船可以乘 40 人,另一面还有村民帮助红军摆渡,搬来家中的门板、门窗、床板等辅材铺在船上搭建浮桥。在忙碌了一天加一夜之后,红军得以全部过江。

为了感谢邱家儒,一位红军战士将一个随身携带的井岗山竹碗送给了他,邱家儒推辞,那个战士笑了一下说,他还有备用的。这个竹碗被父亲传到邱声彪手中后,他又将它传给了自己的女儿。

在红军主力过江后,红 34 师作为主力部队,驻守在潇水靠近县城一侧,阻击追击而来的敌军。

临危受命掩护红军主力渡江后被截断去路

1934 年 11 月 25 日清晨,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进驻道县禾塘(今营江街道新屋村)一带后,中央政治局在禾塘召开会议(史称 " 禾塘决策 "),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并进行讨论,中革军委没有接受毛泽东等人不要入广西过湘水的主张,决定分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一带抢渡湘江,拉开了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战役——湘江战役的序幕。

此时,红 34 师作为全军后卫,在道县以南审章塘乡葫芦岩、祥霖铺镇岑江渡一带担任阻击追敌的任务。

陈树湘就义地。

1934 年 11 月 26 日,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在湖南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召开 34 师团以上主要干部会议,此处距离葫芦岩渡口数十公里。陈树湘、程翠林、韩伟、候中辉等人及时赶到蒋家岭山脚下开会。

时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根据中革军委的安排,给红 34 师下达了任务:坚决阻止尾追之敌,掩护红八、红九军团通过苏江、泡江,尔后为全军后卫;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但尽可能赶上主力。

据史料记载,刘伯承当时对陈树湘等人说道," 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

6 月 30 日,记者来到蒋家岭村的山脚下,在村部旁边的一棵大树旁,原本有个古庙,再翻过永安关就是广西境地。这里就是湘江战役的集结地,渡过潇水的各路部队先后在这里集结继续西进,准备渡江。在如今的蒋家岭山,还可以看到山上的战壕,红 34 师曾在此布防,为主力部队过江争取时间。

在 11 月 26 日临危受命之后,红 34 师先后在道县葫芦岩、蒋家岭、广西水车一带节节阻击,以 10 多倍于自身的兵力与敌军鏖战,成功掩护中央主力部队渡江。主力部队在湘江战役中,由长征出发时的 86000 人锐减至不到 3 万人。

将军渡渡口。

但与此同时,红 34 师在此期间也遭遇敌军飞机轰炸,伤亡惨重。在掩护大部队过江后,敌军已经控制湘江各渡口,红 34 师渡江无望,又在广西安和乡文塘中敌埋伏,决定折回湘南。由于敌军第四道封锁线被主力红军突破,迁怒于红 34 师的敌军的中央军、桂军、湘军多面包围红 34 师。红 34 师到广西省灌阳县洪水箐突围时,全师仅剩下 400 余人。红 34 师 100 团团长韩伟在掩护过程中被困,后带领几个红军砸毁枪支跳崖,后被当地村民所救。

1934 年 12 月 7 日,从灌阳县突围的红 34 师 300 余人翻过都庞岭,进入道县空树岩村,后又转入江永县地区。12 月 10 日,在抢渡江华牯子江时,陈树湘被地方保安团伏击,被击中腹部。

邱声彪老人讲述老百姓当年帮助红军渡过潇水时的场景。

据当地人回忆,陈树湘腹部受伤后被抬到牯子江岸边的一座宗祠里面,因伤口太大,战士们从庙里找来一个碗压在伤口上,再用绑带绑上,不让肠子流下地面来。战士们用临时制作的简易担架抬着陈树湘,突破敌人的层层堵截,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追击,经江华县的界牌、道县的井塘乡、蚣坝镇,向道县四马桥镇方向前进。江华、永明两县保安团一路尾随,紧跟追来。敌道县保安团闻讯,也赶到驷马桥追剿。

12 月 11 日,陈树湘带领红 34 师在四马桥到达早禾田,又遭道县保安团第一营的阻击。12 月 12 日,陈树湘在馒头岭掩护参谋长王光道带领部队冲出重围,他因为伤势过重就地隐藏。

突围出来的红 34 师余部在王光道率领下,辗转道县多地,并不断遭到地方保安团和武装力量的狙击,在到达蓝山县茶盘坪时 , 红 34 师余部被敌包围,大部分壮烈牺牲,少数被冲散。至此 , 红 34 师这支战功赫赫的红军劲旅,血洒潇湘大地,悲壮完成钢铁后卫的神圣使命。

断肠明志,"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

在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的馒头岭下,沿着石板阶梯拾级而上,可以进入一个岩洞。岩洞内温度比室外低了十多度,冬暖夏凉,当年陈树湘就在这里渡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天。

12 月 12 日至 17 日,因敌保安团大部去 " 追剿 " 王光道等余部,陈树湘暂时得到短暂休息。家住在馒头岭岩洞口的周玉生说,听他的爷爷和父亲讲,他们都曾经给陈树湘送过饭。

葫芦岩渡口

" 当时他们只知道他是红军,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周玉生说,当时只能趁夜色偷偷地进去,送一些红薯丝、红薯干和草药,当时的陈树湘留着络腮胡子,还在研究地图,他们送了饭之后,他一般会说声 " 谢谢 ",没有多话。

当年 12 月 17 日,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再派 " 县铲共义勇队 " 满山满岭去搜红军。陈树湘带领警卫员等 3 人冲出岩洞,再次突围。最后一颗子弹打光,因弹尽粮绝,陈树湘师长及警卫员在馒头岭下冯督庙被县铲共义勇队围困搜捕。此时,道县 " 铲共义勇队 " 排长张胜带着一名被捕的小红军赶到庙前,小红军走近陈树湘身前一看,情不自禁地喊到:" 陈师长,您在这里!" 陈树湘的身份因此被暴露,敌人欣喜若狂,忙叫手下抬来一顶轿子,把陈树湘抬到四马桥圩伪营部所在地四马桥镇的一间布铺门前。

记者来到布铺所在地,在这条街上做了几十年裁缝的张国平曾经听父辈说起当时的场景。敌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知道陈树湘的身份后,叫隔壁何正生药铺的老板,拿来了洋参泡水让他喝,并买来鸡蛋给他吃,但陈树湘手一拂,将这些东西全部打翻在地。

1934 年 12 月 18 日拂晓,敌人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上午 8 时许,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麒麟庙。

道县蒋家岭,红 34 师曾经战斗过的战壕。

今年 86 岁的许瑛老人的父亲许振芝当年居住在庙门口,是一个木工。许瑛老人回忆,父亲曾经说,陈树湘是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时年 29 岁的陈树湘,用 " 断肠 " 这样的方式,践行了他 "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 的誓言。在陈树湘牺牲后,敌军 " 追剿总司令部 " 将陈树湘的首级悬挂于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橙柱上。

在陈树湘就义地原址上,当年庙旁的一棵冬青树,曾经见证了陈树湘的牺牲,如今已经枝繁叶茂,像一把伞一般守护着烈士的英灵。大树旁边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学,学校的名字就叫 " 树湘小学 "。

当年道县县城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将陈树湘及警卫员的遗体安葬于道县县城潇水河畔、上关桥头的飞霞山下。今年 4 月清明期间,道县县委、县政府将陈树湘烈士墓按原样迁至道县烈士纪念园内,墓前树立的一面红 34 师的军旗,下面刻着一行字:

"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长征精神在道县发扬光大

据道县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 年,为大力弘扬革命烈士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县启动烈士纪念园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高 26.1 米,寓意中国共产党道县支部委员会成立于 1926 年 10 月。

2019 年来,为更好地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实施了纪念园二期工程建设,主要迁移修建了陈树湘烈士墓、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建成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红军标语墙和红三十四师烈士名录墙,提质改造 2 公里入园道路,全力打造成以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景区。

其中,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布展面积 360 平方米,分 " 前言 " 和 " 坚定信仰 "、" 听党指挥 "、" 牢记使命 "、" 绝对忠诚 " 四个展区,集中展示了红 34 师师长陈树湘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生动诠释了陈树湘绝命后卫断肠明志的崇高精神和 "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 的铮铮誓言。目前,陈树湘烈士墓被列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入选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道县被列为全国 " 重走长征路 " 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县,道县革命烈士纪念园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追忆革命先烈、传承长征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主要场所。长征精神正在道州大地不断弘扬光大,红色基因正溶于血脉、代代相传。

" 我们希望用英雄的故事唤醒我们心中的激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全面建成品质活力小康新道州奉献青春和力量。" 道县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潇湘晨报曹伟





上一篇:国内促销,国外涨价!这个市场究竟发生了啥?
下一篇:新疆和田夜市:一颗粽子的红色基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小黑屋|手机版|Hlshell Inc. ( 豫ICP备16002110号-5 )

GMT+8, 2024-5-17 17:28 , Processed in 0.158637 second(s), 44 queries .

HLShell有权修改版权声明内容,如有任何爭議,HLShell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